2007-12-04
蜂蜜:兒童感冒時較好的選擇
Honey a better option for childhood cough than OTCs
http://www.physorg.com/news115922609.html
December 03, 2007
賓州醫學院研究團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,蜂蜜(honey)能提供父母一種比 OTC(成藥)兒童咳嗽藥更有效且安全的選擇。
該研究發現在就寢之前服用少量蕎麥蜂蜜,比沒有治療或是服用 dextromethorphan(DM,一種鎮咳藥,在許多藥房中常見)對於小孩的夜間咳嗽與睡眠困難能提供更好的緩解。
蜂蜜在減少上呼吸道感染所引發之夜間咳嗽的嚴重、頻率以及惹人厭的本質上,比 DM 或沒有治療來得好。蜂蜜對於感冒小孩與小孩父母的睡眠品質亦有正面效益。DM 在緩和症狀上並不會比沒有治療更加顯著。
在 FDA 顧問委員會最近建議那些咳嗽、感冒成藥不應讓 6 歲以下的小孩服用,因為它們缺乏效力且具有潛在副作用之後,這些發現格外值得注意。
這些結果由賓州醫學院的研究者,由 Ian Paul 醫學博士、理學碩士所領導,發表在本月號的 Archives of Pediatrics and Adolescent Medicine 上。
在一項於 2004 年發表的先前研究中,Paul 等人證實在減緩夜間咳嗽或改善睡眠品質上,DM 與 diphenhydramine(一種抗組織胺藥物,感冒藥另一種常見成份)的效能都沒有比安慰劑來得好。然而,在某些文化中,數百年來都使用蜂蜜來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症狀,如感冒,而且被認為對 12 個月以下的小孩是安全的。蜂蜜具有信譽卓著的抗氧化與抗菌功效,這能夠將其貢獻擴展至創傷治療。蜂蜜亦能安撫接觸者(contact),這或能解釋它在咳嗽上的效用,一如 WHO 所建議的。
在這項最新研究中,研究者在單一一處大學附屬醫師實習地點,召募 105 位小孩,年紀在 2-18 歲之間。在他們研究的第一夜,兒童們並沒有接受治療。父母回答 5 個關於他們小孩咳嗽與睡眠品質的問題。在第二晚,孩子們在上床就寢 30 分鐘前,不是接受蜂蜜、人造蜂蜜口味的 DM 就是沒有任何治療。父母在隔日早晨回答同樣 5 個問題。
這項隨機研究在某部份上是雙盲的:在分發包含注射器的密封信封給每個參與家庭時,醫療工作人員不知道他們接受何種治療。對於那些接收定量注射蜂蜜或人造蜂蜜口味 DM 的小孩來說,其父母看不見他們的治療小組。(Parents of children who received honey or artificial honey-flavored DM in a measured syringe were blinded to their treatment group.)對於假裝被打針,未治療組當中的小孩來說,其父母也因此意識到他們的治療小組。(Parents of children in the no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an empty syringe, and therefore were aware of their child's treatment group.)
普遍來說,小孩夜間咳嗽與入睡困難的症狀緩和,父母給蜂蜜的評價顯然比 DM 或沒有治療來的好。在少數個案中,父母報告蜂蜜治療具有溫和的副作用,例如:過度活躍。
"在文獻逐漸質疑 DM 在幼兒中的使用時,我們的研究又添加一筆,但它也為醫生與父母,提供了一種合法與安全的選擇," Paul 說,一位小兒科醫師,研究者與賓州醫學院與賓州兒童醫院的小兒科副教授。"毫無疑問當考慮額外的研究,不過我們希望醫學專家們能將蜂蜜的正面潛力視為一種療法,而非那些缺乏效力證明、昂貴、具有潛在反效果的 DM 使用。"
DM 對幼兒潛在不安全的效力包括張力不全(dystonic reactions)、嚴重的非自主肌肉收縮與抽搐。此外,DM 經常被青少年當成毒品濫用。
咳嗽佔了美國上門就診理由的 3%,比其他症狀來的多。在夜間這尤其讓人討厭,因為它會中斷睡眠。消費者每年花上數十億美金在咳嗽、感冒等成藥上,儘管沒有多少證據證明這些藥物能提供顯著的緩解。
※ 相關報導:
* Effect of Honey, Dextromethorphan, and No Treatment on Nocturnal Cough and Sleep Quality for Coughing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
http://archpedi.ama-assn.org/cgi/content/abstract/161/12/1140
Ian M. Paul, MD, MSc; Jessica Beiler,
MPH; Amyee McMonagle, RN; Michele L. Shaffer, PhD;
Laura Duda, MD; Cheston M. Berlin Jr, MD
Arch Pediatr Adolesc Med. 2007;161(12):1140-1146.